發布時間:2023-09-19
瀏覽次數:119
近日,“中國車不用中國漆”的呼聲在網絡上瘋傳,盡管我國已經是汽車大國,新能源汽車也已經連續8年產銷量據世界一位,但不同于其他國家的扶持本國涂料。我國的汽車行業,多半愿意選購外資品牌涂料產品,國產漆的市場份額用量只有5%左右。但市場并不是一直不信賴國產漆的,而是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教訓”過后,才變成了“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的現狀。
根據助劑廠家-蘇州青田了解到,近幾年汽車、貨車、電器等多個行業卻開始出現異動:與外資涂料企業抱團的消息卻見諸報端,這也就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國產涂料被“拋棄”。

無論是新能源汽車,還是機械、軌道交通等行業,我國目前在“大國建設”的道路上飛速發展,但為何眾多行業都愿意選購外資涂料企業的產品,甚至要和外資企業建立長期的合約關系呢?
一方面是質量問題。國內涂料行業在質量方面總歸有些讓人“不太放心”,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為了謀利“掉包”原材料,過量添加助劑,或者偷工減料影響涂料性能的情況比比皆是。盡管出現問題的只是一小部分企業,但花樣百出之下,誰還愿意信賴國產涂料呢?
另一方面是品牌效應。無論是對于“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的國內消費者,還是出口國外面對的海外消費者,國內的產品普遍需要進行大幅度的加碼宣傳,來進行搶奪市場,比如對于原材料的選購、配套設備和工藝等亮點,都需要“拿得出手”,很多行業更會選擇進口的原材料,以提高自己的產品高度,這也就相當于給國產涂料關閉了一扇門。這并非全然是涂料企業的問題,在顏料、乳液、助劑等產業鏈上游原材料方面,存在著“卡脖子”的限制,而涂料行業的創新研發力度也遠遠不夠,甚至拿不到下游市場的認證,也就無法進入供應商庫與外資企業競爭。在質量和品牌的雙重壓力之下,也就難怪下游的行業會逐漸將采購重心放在外資涂料產品上。而縱觀國內涂料行業的現狀,價格戰頻發,價值戰卻絲毫未引起重視。這種訂單下滑、盈利困難、資金緊缺的惡性循環之下,國內涂料企業如果還是沒能擺脫低價惡性競爭,沒能及時調整發展方向,也就相當于給自己埋下了一顆雷。待到爆發之時,市場份額將更多的被外資企業占據,國貨的生存空間也會越來越小。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內容啦,如需了解更多資訊,請關注“青田新材料”。
蘇州青田是一家15年專注于涂料、油墨添加劑的專業公司,主營分散劑、流平劑、消泡劑、冰花漆、電鍍銀樹脂、砂紋粉、蠟粉等。如果有需要歡迎來電咨詢。青田咨詢熱線18020278196,期待您的來電!
特別聲明:本文版權歸自蘇州青田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