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河長9000米,寬3米左右,水深約3米,有處理過的印染廢水排入,距離排水口50米處污染嚴重。印染廢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質、重金屬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流入,水體生物嚴重缺乏,水質嚴重發黑、惡臭,嚴重影響了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通過馴化耐毒微生物,使微生物在該水域中能夠正常生長繁殖,分解水體中的有機污染物,培植水體浮游生物,從根本上改善水質,10天消除黑臭現象,15天增加水生生物量,提高水體透明度,使該水域能夠承載周邊居民的日常生活污水及印染廢水的排入。
工程技術方案以微生物原位修復,結合曝氣復氧法。
治理前拍照:序號 | 檢測項目 | 西側 | 東側 |
1 | COD | 246.5 | 236.5 |
2 | 氨氮 | 18.71 | 26.16 |
3 | 總氮 | 46.8 | 39.13 |
4 | 總磷 | 4.95 | 4.69 |
序號 | 檢測項目 | 西側 | 東側 |
1 | COD | 46.5 | 40.5 |
2 | 氨氮 | 5.41 | 4.56 |
3 | 總氮 | 10.06 | 11.03 |
4 | 總磷 | 0.95 | 0.89 |
微生物修復方法說明:
廣碧環保的機理是用生物復合酶能刺激加速微生物的反應,同時它能促進水中的大分子化合物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同時釋放出結合氧,增強水體復氧功能,這些簡單化合物又很容易被微生物所利用,在有機物被降解的同時,又有利于微生物的多樣性,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和繁殖能力,達到一種微生態平衡。
在大多數環境中存在著許多土著微生物進行的自然凈化過程,但該進程很慢,其原因是溶解氧(或其它電子受體)、營養鹽的缺乏,而另一個限制因子是有效微生物常常生長緩慢。生物復合酶可有效地刺激和加速自然的生物反應,激發土著微生物的活性,加速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同時對浮游生物和環境無害。從而可以快速有效地促進受污染水體向良性生態系統演替,使得水體中的DO得以恢復,COD、BOD5、NH3-N等污染指標迅速下降,水體的黑臭異味現象得以快速消除。
特點1:高效消除黑臭恢復生態系統;
生物復合酶法可快速削減水體內污染物質,使水體 COD、BOD5、氨氮等污染指標迅速改善。同時,激活底泥中的土著好氧微生物,提高其生化反應效率,減少溶解氧消耗,促進溶解氧恢復,使水體微生態系統逐步完善。通過人工控制生態環境,使水生動植物與水環境達到動態平衡。
特點2:標本兼治
生物技術治理河湖污染,不僅治理水體,而且治理河湖底泥。生物修復治理不僅僅是水質的達標,最終是要通過階段性治理完全恢復河湖底泥的活性,使河湖恢復自凈能力,達到生態平衡。
特點3:施工簡便,原位治理
采用生物法治理河湖過程中使用的設備簡單,不需要挖掘機等大型設備,所以施工方便,操作簡單,并且不會產生噪音,不影響周圍居民的正常生活;最重要的是――原位治理,標本兼治,在施工過程中不需轉移底泥,即消除了污染物的轉移,同時杜絕了對環境造成的二次污染,而且在原有底泥的基礎上進行治理,刺激原有土著微生物迅速生長繁殖,形成種群優勢,恢復底泥的活性,達到水體長期自凈的效果。經過生物修復的底泥恢復了活性,不但不需要疏浚,而且活性底泥可以大大提高河道的自凈能力。
特點4:綠色、環保、無公害
①生物產品不燃、不揮發、綠色、安全、無毒,無二次污染。
②配伍性好,該抑制劑由于無毒副作用,因此,可與其它生物制劑配合使用,具有協同增效作用。
③生物降解性極佳,該抑制劑在水體中抑制浮萍生長以后,不會有殘留。
4.生物-生態修復技術
生態—生物方法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環境生物技術。這類技術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的生命活動,對水中污染物進行轉移、轉化及降解作用,從而使水體得到凈化,創造適宜多種生物生息繁衍的環境,重建并恢復水生生態系統。由于這類技術具有處理效果好、工程造價相對較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運行成本低廉等優點。同時不會形成二次污染,還可以與綠化環境及景觀改善相結合,創造人與自然相融合的優美環境,因此已成為水體污染及富營養化治理的主要發展方向。
生態—生物修復技術包括:微生態系統修復技術、人工濕地技術、浮島技術、植物操控技術,生態護堤技術,生態復氧技術、生態清淤技術、水生動物恢復和重建技術等。在實際工程應用中,可按照水體污染程度,水環境現狀及水體功能等考慮選用不同的技術組合,以呈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廣碧環保采用生物方法及生物生態修復技術先后完成佛山南海,順德,中山等地數十個項目的水體生物修復治理工程,具有豐富的治理經驗。能夠提供系統整體的解決方案,陽光24小時全程跟蹤服務機制。
由于內河治理的最終目的是河道生態系統功能與結構的恢復,并促使系統的自我維護和自我發展。因此,調水人生態環境所應用的生物—生態修復技術被認為是目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最有價值和最具生命力的生物處理技術。